大溪地的側影 (三之一)

fr:Utilisateur:FRED@Wikicommons/ CC-BY

大溪地位於南太平洋東面,是法屬玻里尼西亞向風群島的最大島嶼。地理上,此小島在澳洲的東北方,南美洲國家秘魯的西面,在兩大洲之間,略為靠近澳洲。如上圖所示「藍天白雲、水清沙幼」的世外桃源,適合新婚夫婦或適合要忘記俗世煩嚣的都巿人。

大約一百二十年前,曾經有一位歐洲白人男性,他在南美洲出世、在法國長大,接受良好教育。十七歲時,他當上海員,行船幾年。在一八七零年代末,他在巴黎股票巿場任職股票經紀,並與一位來自丹麥哥本哈根的貴族女性相識、結婚,育有四名子女,閒時學習畫畫、收藏藝術品,過着優渥的生活。二十年後,他放棄自己的工作,拋下妻兒,遠離他安穩美滿的生活,以畫家的身份,從遠洋飄渡到大溪地,並在此地長住。他的名字是保羅‧高更 (Paul Gauguin, 1848 – 1903)。

高更在他的晚年回憶時,曾提及小時的生活,他說:

我進入了寄宿學校。十一歲我升學到教會辦的初級中學,我進步很快。然而,那裏的教育使我開始痛恨虛偽,痛恨虛假的道德、痛恨制約他人的一切……」(《破解高更》‧頁四十二)

另外,在一八八八年的二月,短暫回到巴黎的高更曾給他的妻子梅娣寫過一封信,信中透露了他的想法:

……社會上就是兩種階級,第一種階段生來就是資本家,他們天生有錢,不用靠工作賺取生活,他們天生就是老闆。另一種階級是沒有資本的,他們怎麼存活?——當然是靠自己的勞動。」(同上‧頁九十)

思想如此左傾的畫家,身處的世界,是歐洲殖民擴張最頻繁的年代。當時,英俄日法德等國家都在東亞開拓殖民地,爭取資源和廉價勞力,同時高舉西方文化大旗,強逼受統治的當地原住民放棄自己一貫的信仰和生活習慣,接受「文明開化」。

高更曾在法國西部的傳統城巿布列塔尼(Bretagne),南美洲的馬丁尼克島 (Martinique)居住。他醉心傳統的宗教和手工藝,從鄉間學習當地人的製陶、木刻,留下不少作品。雖然他身為法國人,但卻在殖民地上,他抨擊當地的統治官員和傳教士,控訴他們要消滅原住民文化。

簡介高更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後,筆者將於下一篇談談高更一生的藝術成就。

 

參考書籍:蔣勳 (2013)、《破解高更》、天下遠見出版社、台北

 

見‧觸‧旅‧行

陳重民

浸會大學歐洲研究畢業。在第三年遊歷歐洲時,發現偉大的建築與文字音樂一樣,感動人心。以文字書寫建築,以旋律創造空間,理順生活節奏。於是,在浸大畢業後回到德國,重新攻讀建築學士,漫漫長路,我行我素。

Cover photo source: fr:Utilisateur:FRED@Wikicommons/ CC-BY